文艺评论就应该像啄木鸟,具备啄木鸟精神。二者具有很相似的精神特质。啄木鸟身上至少体现了以下四种精神,对于“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”很有启示:
文艺评论的啄木鸟精神
点击关注|让生活更文艺,让评论更精彩
第一,向上精神。啄木鸟在树干上捉虫子时有一个特征,一般而言,它在捉虫时会一直向上,不会向下啄,在树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寻害虫。啄木鸟锋利的对趾型足可以将身体“钉”在树上;坚硬的尾羽能很好支撑身体,是最好的爬树“座椅”。它绝不会掉过头来,而是一直往上,这种行为富含寓意,导向明确,体现了向上的精神。
第二,执着精神。啄木鸟有一个习性,如果它发现某棵树上有虫子,那么它一定要把这棵树的虫子彻底消灭,否则决不罢休。啄木鸟每天清晨就开始奔忙,一天能吃掉1500多条害虫。它往往要把一整株树的害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株树上。遇到虫害严重的树,甚至会在这株树上连续工作几天,直到害虫全部被消灭为止,从不敷衍,从不退缩,从不放弃。啄木鸟是发现问题的能手,又是解决问题的高手。它每天的工作量繁重而复杂,但工作方式充满智慧,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非常执着,这正是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的精神。
第三,认真精神。啄木鸟捉虫子时一丝不苟,除非自身受到威胁,否则绝不放弃。它寻找虫子时十分仔细:它的嘴直而尖,不仅能用力啄开树皮,也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分,很像木工用的凿子;有时候抬起头来观察;它的听觉十分灵敏,有时候还把耳朵贴在树干上,听一听树里边的动静……这些都是它认真工作的具体体现。
第四,专业精神。啄木鸟的工具很专业。其一,它的颈部较长,鸟喙强硬而直,呈凿形,它每敲击一下,力量都非常巨大。据专家分析,它每敲击一下的速度是音速的两倍。其二,它的舌头很长而且能伸缩,还带粘液,且有倒钩。它在凿完之后,将嘴伸进树洞,能准确找到虫子,并用粘液粘上来,或者用倒钩钩上来。超长的舌头还能减震缓冲。它还有很多专业捉虫技巧。例如当遇到虫子躲藏入树干腹部的通道时,它会巧施“击鼓驱虫”的妙计,用嘴在通道处先“笃笃笃”敲几下,把虫子吓出来,它等在洞口,将虫子擒获吃掉。
毋庸置疑,啄木鸟是专业的捉虫能手、“除害专家”。“除害”是“啄木鸟”精神的本质。害虫是森林的天敌,影响森林健康,兴林则应先除害。啄木鸟“干活”有自己的章法:不图热闹,不做表面文章,讨厌夸夸其谈,讨厌漂浮游离。它的专业精神其实还可以延伸,那就是敬业精神。
此外,啄木鸟的外形也非常漂亮,啄木鸟的颜色有黑、白、红、褐等五六种。其种类也极为丰富,约有221种,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。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啄木鸟啄木食虫的记载:《禽经》中有“志在木”的记载;《异物志》中有“穿木食蠹”的记载;明朝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则指出:“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,故名”,还指出:“(啄木鸟)刚爪利嘴,嘴如锥,长数寸,舌长于嘴,其端有针刺,啄得蠹,以舌钩出”。然而,历来文人关于啄木鸟的诗文创作绘画等文艺表现却较少。
啄木鸟百利无害,受到各国人民喜爱。人们称啄木鸟为“森林卫士”“树木医生”,中国古代称其为“向木之鸟”。这些称谓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。我觉得用啄木鸟精神形容文艺评论非常形象贴切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打了一个生动比方:“文艺批评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,做到‘剜烂苹果’的工作,把烂的剜掉,把好的留下来吃。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,低头不见抬头见,抹不开面儿。”我认为,文艺评论就像啄木鸟,挖掉害虫,保护树木健康成长。文艺评论应坚持问题导向和批评精神,对文艺发展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,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,就像啄木鸟捉害虫一样,执着而认真。此外,文艺评论应本着建设性的原则,尽量做到有态度地评判、有根据地分析、有温度地书写,体现专业精神。
文图:思澜
XTENDED READING
延伸阅读:
中国文联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表彰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度优秀作品、优秀组织单位的决定